继单层FeSe薄膜的超导特性被证实后(CHIN. PHYS. LETT. 31, 017401 (2014); Science 343, 230 (2014)),量子物质协同创新中心成员:永利集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研究员、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马旭村研究员、王立莉等老师,继续对单层(以及两层)FeSe薄膜的磁输运和电学输运性质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对于生长在导电钛酸锶(Nb-STO)衬底上的单层(1 UC) FeSe薄膜,观察到其磁化响度在随温度的变化过程中,在85K处出现一个下降,有可能是超导的信号。此外,对生长在高阻STO衬底上的单层(1 UC)和两层(2 UC)的FeSe薄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电输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其磁通动力学行为满足热激活磁通流动模型(即Arrhenius TAFF行为),在低磁场区,处于单涡旋钉扎态,而在高磁场区,磁通束蠕动占主导地位。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该样品中发现,其霍尔系数随着温度的降低,在略高于TC的温度,出现从正到负的转变(即载流子由空穴变为电子)。该工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Scientific Reports 4, 6040 (2014)),孙祎和张文号为并列第一作者。
|
图:1 UC FeSe薄膜的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已去 除衬底信号影响)。在85K处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 |
这项工作发表后迅速得到了业内诸多研究组的关注,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Ivan Bozovic教授在其综述文章(Nature Physics 10, 892-895 (2014))中专门收录了这一工作,并用一张图来重点介绍,认为这是单层FeSe超导转变温度可能突破液氮温区的重要实验迹象。他表示,相关的界面超导工作将为高温超导的研究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