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8cc永利-官方网站

快速导航
首页 物理百十 院内门户 English |
  • 关于我们
    • 经理寄语
    • yl8cc永利官网简介
    • 历史沿革
    • 公司机构
    • 下属单位
    • 双年报
  • 教职员工
    • 教研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院士
    • 人才计划
    • 博士后
    • 行政人员
    • 离退休人员
    • 招聘信息
  • 新闻公告
    • yl8cc永利官网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日历
    • 百年物理讲坛
    • 物院论坛
    • 格致论坛
    • 物理之美
    • 博士后科学沙龙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 公司产品
    • 旗下产业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科学研究
    • 研究方向
    • 重大项目
    • 科研机构
    • 科研成果
  • 物理员工
    • 员工信息
    • 重大活动
    • 员工活动
    • 员工捐赠
    • 联系我们
  • 办公服务
    • 教师事务
    • 员工事务
    • 科研管理
    • 交流访问
    • 员工基金
    • 综合服务
    • 文件下载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研究所+
QCD和强子物理 电弱理论与新物理 核结构与中高能核物理 凝聚态理论 超弦理论与宇宙学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 超导与低温实验研究 低维纳米材料 纳米半导体与半导体光子学 磁学与新型磁性材料 软凝聚态物理 扫描探针显微学 凝聚态理论
现代光学研究所+
纳米光子学与表面等离激元物理 超快光谱与介观光学 飞秒强场光物理与相干操控 介观结构与量子调控 微纳光子学与生物传感 有机介观光电子器件及物理 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 光学理论与量子信息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自由电子激光及射频超导加速器 RFQ加速器与中子照相 加速器质谱 离子束物理及应用 中子与裂变物理 静电加速器实验室 等离子体理论研究
技术物理系+
实验核物理 晕核与核天体理论 核结构与核衰变理论 高能实验物理 核物理应用于核技术
天文学系+
宇宙学与星系形成 高能天体物理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粒子天体物理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大气动力学 气候变化 中小尺度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环境 云物理与大气化学 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 大气辐射与遥感
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凝聚态实验 凝聚态理论 凝聚态计算
重大项目
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在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生长机理原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0-04-23 浏览次数: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伴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太阳能电池愈加凸显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后起之秀,在短短七年内,光电转换效率从3.8%迅速增长到22.1%。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人们对于钙钛矿材料本身的生长机理以及薄膜形貌的形成机制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基于此的研究对钙钛矿材料的深入认知以及相应的光电器件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yl8cc永利官网“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的朱瑞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针对钙钛矿材料从前驱液到多晶薄膜的结晶动力学和形貌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工作结合基于同步辐射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先进的表征技术,对钙钛矿材料从前驱液到多晶薄膜进行原位实时探测,在结构变化上提出了“纳米中间体组装模型”,在分子或者纳米尺度下研究钙钛矿的结晶和生长机理。同时调控钙钛矿结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多维度研究印刷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动力学。

在介观尺度的薄膜形貌上,利用基于复合光学显微镜的原位加热实验,观察一步法钙钛矿薄膜的形成过程,建立“结晶--耗尽”物理模型,阐述周期性环带钙钛矿薄膜形貌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全面报道了钙钛矿材料从分子层面的结晶生长到介观尺度上的薄膜形貌。此外,研究者也对印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了优化和表征,获得了与传统旋涂方法相当的器件光电性能,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化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a)印刷钙钛矿从前驱液到多晶薄膜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GIXD二维衍射图,(b)钙钛矿结晶的纳米中间体组装模型,(c)印刷薄膜的形貌显微镜图和(d)周期性“结晶-耗尽”物理模型示意图。

该研究工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Nat. Commun. 2017, 8, 15688)上。朱瑞研究员课题组的博士生胡芹和赵丽宸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此研究是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Thomas P. Russell教授和刘烽博士、英国萨里大学的张伟博士等合作展开。该工作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永利集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等单位的支持。

上一篇: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研究员在皮米尺度精确测量表面结构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下一篇:基于醋酸铅前驱体的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院庆廿年
  • 学术会议
  • 招聘信息
  • 招生信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

邮编: 100871

电话: 010-62751732


北大物理人

Copyright © yl8cc永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